什么叫"倚声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0:58:18
为什么,晏殊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归纳起来,这许多名称主要是分别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及其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形式特征。

唐宋之词,系配合新兴乐曲而唱的歌词,可说是前代乐府民歌的变种。作词一般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曲调的名称如《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等叫做“词调”或“词牌”,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按照词调作词的名家称为“倚声家”。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临川县文港乡(今属进贤县)人。他在北宋文坛上有极高的地位,史书称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晏殊的文字温婉柔和,风流蕴籍,却又不失清健风骨,一如他坦荡的仕途和胸怀。晏殊的小令闲词以及他的地位,对此后宋朝填词成风有相当的推进引导作用,甚至可以说,他“导宋词之先路”,“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影响并促成了中国文苑“宋词”的形成。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晏殊善长诗词尤工小令,他的词,承袭南唐风格,追宗“西昆体”,以情致胜。文词典丽,雍容华贵,妙语天成,韵味独特,又不失清新雅淡,含蓄委婉,温润圆融,意趣横生的艺术风格。有“导宋词之先路”,“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和“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等佳句,又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样的名篇佳句,风流蕴藉,淡雅有情思,是词坛公认的“小令高手”,为千古传颂。他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著有诗文集240 余卷,然散失殆尽,仅有《珠玉词》1330 余首及清人所辑的《晏元献遗文》行世,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传世。家乡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宰相词人”,曾将县城(今抚州市)一条街命名为“同叔路”。